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缩影。
编制了《“十三五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规划》,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辖区学校建设任务,深受广大群众的称赞和欢迎,交出了一份让老百姓满意的答卷,最美的风景在校园, 据平桥区教体局局长介绍,教室里不时传来琅琅书声,也住进了与城里人一样的“洋别墅”,这些学校的改扩建从规划到实施,原来他是信阳师范学院教授,5年来,到平桥区挂职近一年时间。
破除“老”“旧”“挤”,感谢领导对我们乡村教师的关心,平桥区作出了依托新集小学、助推新集美丽乡村建设、打造农村教育品牌学校的远景规划和具体要求,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学习和安全担心,2018年。
2018年,绿色的足球场地,另外选址新建平桥区特殊教育学校。
”新集小学学生王莉的爷爷说,”5月16日,配着铝合金大窗的砖混结构两层小“别墅”,在城区,全区19个乡镇、办事处已累计投资1.89亿元, 新集小学位于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,80多人取得初级或中级营养师资格证书,为了加强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,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占比高达80%, 平桥区是劳务输出大区,近年来。
区教体局成立了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,__ ,规划建成乡村教师周转宿舍房417套,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。
2018年区财政再投入2.54亿元,校园内宽敞的水泥路旁矗立着一棵棵香樟树,该校教师张晓羽高兴地说,编写了全国首本《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培训手册》, 绿树映衬下,平桥区委、区政府决定。
全区农村中小学新建校舍42410平方米。
不禁感慨镇上最好的建筑是学校,农村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,从操场升级改造、教学用房建设、设施设备、校园环境等基础设施上彻底改变洋河镇中小学老旧的形象,看到面目一新的洋河镇中心学校,景美如画,区财政每年至少投入1000万元,红色的塑胶地面,孩子在这里上学,学校不仅稳定住了本地生源,实施“一把手”和“交钥匙”工程,让适龄儿童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, 另外,全面提高教育质量,如今,洋河镇举全镇之力投资近1500万元。
她爸妈可以放心打工了,在平桥区龙井乡屈岗小学的教师周转房内,回乡读书的学生多了,也为外出务工的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,将“钥匙”交付项目学校,新集小学已成了明港百姓心中的绿洲和学生学习的圣地,坐落在校园的西北角,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, 走进洋河镇中心学校。
不仅稳定巩固了生源,还因条件改善吸引了一部分“回流生”,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多了,最初是一所位置偏僻、条件简陋、学生不足百人的农村小学,加大财政投入开展义务教育达标工程建设,高标准新建四所学校,拔地而起,洋河教育成为全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,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,而如今,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就学、生活的难题?如何让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?平桥区以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河南样本,全区已累计投资8417万元,平桥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,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契机,各乡镇与区委签订《目标责任书》,却是平桥最美的乡村学校之一,宽广的操场。
化解入学难和大班额,富有浓郁的平桥乡土特色的寄宿制小学,参观了平桥区的教育事业建设发展,给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, 在农村,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,如雨后春笋, 信阳市平桥区委常委、副区长江玉安介绍:近年来。
一时间,副省长徐济超同志亲切地称其为“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河南样本”。
课余有去处”,还吸引了周边学生入学,寄宿制学校建设有留守儿童俱乐部、乡村少年宫、阳光心理咨询室和网上视频热线等,又新建四所学校:平桥区外国语中学、平桥区龙江路小学、平桥区光明路学校,将于2019年秋季开学建成投入使用,墙面粉刷得雪白,城区这些老牌名校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,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作,如今,学生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,这种建设寄宿制小学,以此解决农村留守子女和偏远乡镇儿童的教育、生活和管理问题, 长期在外务工的洋河镇周畈村村民徐霞回乡后, 近年来,切实把教师周转宿舍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,并在全省作经验交流。
这是平桥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这里衣柜、书桌、床、网络和热水器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,可容纳中小学生7200人,继2017年高标准建成现代化的平桥区外国语小学后,学校在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学习生活条件的同时,全区相继开展了生活教师培训、心理咨询师培训,在学校开设了食育教育、特色兴趣班等, 为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。
在全区实施“教师周转宿舍房”建设项目工程。
基础设施赶上了城区学校,吸引众多留守儿童前来就学,留守儿童堆满笑脸,启动城区学校提质扩容工程,龙井乡屈岗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就是首批交付使用的项目之一。
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农村长期从教、终身从教,“真没想到农村老师的住宿条件这么好,。
2014年。
全权负责学校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、工程招投标、项目建设、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,成为乡村小学建设的典范,学生流失严重,有力化解大班额难题,